北京虹桥锦程移民公司注册地址 四川人的祖先真有来自湖北的吗?为什么?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4-09-26四川人的祖先真有来自湖北的吗?为什么?
湖广填四川”,人们一般理解为移两湖之民,入川垦荒。细究起来,此说并非全对。“湖广填四川”,其实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湖广”,作为省一级行政区域名称,早在元代就开始使用。公元1312年,元朝设置了十一个“行省”。这十一个行省即:辽阳、岭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河南、征东。“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这十一个“行省”,管辖着元王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国土。当时的“湖广行省”,治武昌路,地盘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以及贵州、海南、广东、广西。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除南北两京外,将天下分置为十三个布政司,分设在江西、浙江、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西、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及云南。虽然“行省”改名为“布政司”,然民间俚巷,称呼依旧,老百姓俗称之为“十三省”。
明代的“湖广布政司”,只辖湖南、湖北两省,地盘较元代大大缩小了。
清代地方官制较明代略有变革,总督,巡抚在明代系临时差遣,至清代始被固定下来成为省区一级的最高长官。后来,清廷将天下分为八督十八抚,八督为: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十八抚为: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陕西、贵州、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新疆、台湾。通称为十八行省或十八省。康熙以后,直隶、四川两省只设总督而无巡抚。清代的总督,一般辖两省,如川陕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都是辖两省者。亦有辖三省或三省以上的。清代的“湖广总督”,所辖之区仍承明制,只有湖南、湖北两省。
民间所谓之“湖广填四川”,说的便是将湖南、湖北两地百姓填川移民,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而广义的“湖广填四川”,所指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山东、云贵等地的移民。据清末《成都通览》记载:经“湖广填四川”入成都籍的“成都人”,皆系“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贵10%;江西15%;安徽5%;江浙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对这种现象,清末流行于世的《锦城竹枝词》有句云:“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乾隆巴县志》在记录这段历史时也说:“巴渝自奢、献频躏殂龋图掖嬲吒枪选懵i锄里泯,亦鲜土著。十二里刀耕火种,楚、豫、两粤之为多。”这段文字,将川人锐减全咎于奢献之乱,固然有些太偏激。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湖广填四川”者,除湖南,湖北人外,还有更多的是豫,粤等省人。
至于填川移民,溯其始,多言麻城孝感乡之说,这是不足为凭的。清初的麻城,不过是一小县城。孝感乡,那就小之更小了。即便尽乡以行,都是不可能填足四川的。造成此说流传,深入市井,内中因素是多方面构成的。首先元末明玉珍入川十万兵丁大多为隋州人,麻城人,早已定居巴蜀;二是张献忠攻麻城,曾得降众五万七千人,这批降众及湖北省内的壮丁被合编为“楚营”,也辗转入川,其中大部分归农落业为民,张献忠由湖北入川时,对外号称“六十万大军”,张兵败后其大部亦落籍四川;三是清初填川移民以湖广人最多。各省入川移民多是先聚湖北麻城孝感,再西上入川。故此,填川移民,冒籍麻城,充数孝感,以求庇护,盛行一时。“湖广填四川”,全川不见有川人,川人均系源自麻城孝感之说,便流传开来,历时至今!
清代两江、两广、湖广
两广:
两广同样不是单独的地名,主要指两广总督,他管辖广东省、广西省(现广西壮族自治区)。
两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两广总督的前身为顺治元年所置的广东总督,当时总督驻广州,兼辖广西。
顺治十二年,总督府迁往梧州。
康熙二年,别置广西总督,广东总督移驻廉州。
次年,撤销广西总督,广西政务复归广东总督管辖,广东总督迁驻肇庆。
雍正元年,重设广西总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为统一西南军事指挥权,镇压苗族起事,广西政务暂归云贵总督兼辖。
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仍隶广东总督管辖,更号两广总督。
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迁回驻广州。
光绪三十一年起,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
两江:
两江不是单独的地名,主要指两江总督,他管辖江南、江西两省。康熙六年(1667年),因江南省人多物阜,遂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分别取名于境内之重城江宁(今南京)、苏州和安庆、徽州的第一个字。此后,两江总督即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至于其衙门,一向设在江宁,即今之南京名胜“总统府”(煦园)所在。
两江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该职的前身为顺治四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府驻江宁
顺治九年,总督府一度迁往南昌,该名江西总督,不过很快恢复旧制
顺治十八年和康熙十三年,江南、江西两度分置总督,不过在康熙四年和二十一年两省同归两江总督管辖
康熙元年,操江事务划归江南总督管理
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为两江总督
雍正元年,授与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衔
道光十一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
自同治五年,历任两江总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两广:
两广同样不是单独的地名,主要指两广总督,他管辖广东省、广西省(现广西壮族自治区)。
两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
两广总督的前身为顺治元年所置的广东总督,当时总督驻广州,兼辖广西。
顺治十二年,总督府迁往梧州。
康熙二年,别置广西总督,广东总督移驻廉州。
次年,撤销广西总督,广西政务复归广东总督管辖,广东总督迁驻肇庆。
雍正元年,重设广西总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为统一西南军事指挥权,镇压苗族起事,广西政务暂归云贵总督兼辖。
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仍隶广东总督管辖,更号两广总督。
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迁回驻广州。
光绪三十一年起,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
全国各地级市的别称?
羊城”广州“冰城”哈尔滨“春城”昆明“鹰城”平顶山.“山城”重庆
四川雅安——雨都辽宁鞍山——钢都南京——石城辽宁抚顺——煤都黑龙江伊春——林都辽宁盘锦——鹤乡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四大火炉济南——泉城广州——五羊城银川——银城重庆——雾都山西——煤海北京——燕山广州——花城昆明——春城武汉——江城拉萨——日光城福州——榕城海口——椰城哈尔滨——冰城郑州——绿城呼和浩特——青城无锡——梁溪瑞金——红都洛阳——牡丹之乡梅州市——足球之乡大同——煤城蓬莱——仙山黄岩——蜜桔之乡开封——汴梁德州——菊城温州——鹿城景德镇——瓷都长春——汽车城苏州——园林城自贡——盐城长沙——星城
A:安庆———宜城 鞍山———钢城 B:包头———鹿城,草原钢城 C:长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 重庆———山城 潮州———凤城 长春———车城 D:大同———平城 大连———滨城 东营———油城 F:莆田———荔城 福州———榕城 G:广州———花城、羊城 湘潭———莲城H:衡阳———雁城 泸州———酒城 惠州———鹅城 J: 济宁———任城 金华———婺城 嘉兴———禾城 济南———泉城,历城 K:昆明———春城、花城L:柳州———龙城 拉萨———日光城 聊城———凤凰城 N:南昌———洪城,英雄城 南京———石头城、金陵 内江———甜城 Q:青岛———岛城 泉州———鲤城 曲阜———圣城 曲靖———麒麟城S:十堰———车城 苏州———水城W:武汉———江城 温州———鹿城 潍坊———风筝城 X:徐州———彭城 西昌———月城 湘潭———莲城 许昌———烟城 厦门———鹭城 Y: 烟台———港城 扬州———芜城 Z: 漳州———芗城 北京:被称为“外交麦加”,“六朝古都”,“帝都”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冒险家的乐园”,“东方明珠”,“魔都”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自由港”,“国际之都”,“购物之都”,“妖都”深圳:被称为“鹏城”,“世界之窗”,“一夜之城”,“移民之城”
鹤城:齐齐哈尔鹏城:深圳石头城:南京羊城、花城:广州春城:昆明蓉城:成都榕城:南宁山城、雾都:重庆石油城:大庆草原钢城:包头镍都:金昌煤都:抚顺钢都:鞍山
李白和杜甫诗中的锦城和锦官城有什么不同?
这首《春夜喜雨》是杜甫因陕地旱灾而移居四川成都所作,而“锦官城”指的就是成都。《将进酒》中的“倾”和“侧”都是可以的,这两个字意思相近,皆有倾听的意思,都认。
成都的历史?
我是西安游玩全记录,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成都的历史,这个问题时间跨度太长,如果只是以说讲历史的方式来给你讲解成都的由来,你真正的体验会狠差,而且对于普通人的话,这也属于一种快餐文化,它不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想换一种方式给你讲解成都历史,就是以一种旅游的方式,让你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就是针对各个历史阶段,历史所留给成都的各个旅游名胜景点,让你更好的理解成都在历史特定阶段所代表的特定含义。
如果要很好的了解古时为何成都那么重要,正如古时战略家所言,得成都则得四川,得四川则得天下的美称,因此我们先从成都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讲解成都。
地理位置: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长称天府之国,蓉城,今以成都人爱吃火锅,也称火锅之城。
成都的名字由来:
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我们的祖先,肯定也不会放弃这块肥沃的土地,因而就有了成都的建城,其从从古蜀国都城双流迁都至此,构筑城池而得名,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五代十国时,后蜀末代国王由于喜欢芙蓉花,全城种植芙蓉花,因此到了花开时节,成都成为十里锦绣,因此成成都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秦汉时期————平乐古镇:
当属平乐古镇了,其也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是秦汉文化留给成都的特色代表。其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三国时期———锦里街:
三国时期成都做为蜀汉国都,当然留给成都的时代感最多,而最能代表这个时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就当属锦里街,没错就是这条古街,虽然锦里是必须逛的街,但是,如果你是个三国文化爱好者,一定要去锦里,街道上的摆设以及脸谱文化,张飞等元素,让我们一走进街道就变得很不一样。
蜀先主昭烈皇帝刘备的惠陵也是成都一个不错的代表三国文化的好去处,位于四川成都市南郊。古冢拔地突起,红砖垣墙环绕,苍松翠柏掩映,庄典肃穆。武侯祠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气象万千,是成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南北朝时期———成都博物馆:
要想了解成都在南北朝时期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建议大家去成都博物馆看看,这里你可以更视觉话得欣赏当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成都通史陈列的第二部分,是“西蜀称天府”,主要展示的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在这里你也可以了解到古代道教的兴起。
隋唐时期——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隋唐窑址:
1.成都宝光桂湖文化旅游区,它是拥有全国唯一一座保存了隋唐园林遗迹的隋唐园林,以及清代以来我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桂湖历史文化悠久,收藏和展出的文物丰富且珍贵。
2.成都隋唐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窑遗址地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故名青羊宫窑址。该窑址从1955年试掘到1983年发掘,其分布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
北宋南宋时期————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元明清时期———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一带。这里的明清朝代的古建筑高低错落,横竖有致古色古香,是巴蜀文化高度发达成熟的体现。这里的古建筑值得认真品味,也必须的应该认真地品味。
这就是成都的历史延续表,基本上从中国的历史各个阶段以旅游的方式讲解了成都的历史。
写文不易,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记得要关注我哦,您的关注是我努力输出精彩内容的动力。
陶渊明的赞美荷花的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