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注册锁北京建兴公司 北京最早寺庙?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4-09-26北京最早寺庙?
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里也是京城人最喜欢的寺庙之一,来这里烧香的人络绎不绝。

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寺就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场所,在每年潭柘寺举办佛门盛会的时候,各地的游僧和善男信女都会来到潭柘寺,场面极其壮观。

如今,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的人,但是每年正月初一还是有很多人排队来敬香祈福。一年四季游玩进香的人依然很多。潭柘寺除了春天的玉兰美不胜收,寺院中的一对千年银杏树也是非常的壮观,尤其是到秋季,遮天蔽日的树冠,金灿灿的将寺院覆盖。

周末天气不错,约上好友一起来潭柘寺赏秋,正是银杏树最美的时候,叶子黄的刚刚好,早来或者晚来都不及现在如此地美。


这对银杏树,树龄在千年以上,帝王树1400多年,配王树是为了与帝王树配对而栽种,所以树龄略小一点,不过看起来配王树比帝王树更加旺盛。这两棵树都是雄性银杏树,所以不结果实。


赶上周末,来这里赏秋的人真不少。要么早来,要么就平时来,周末停车比较费劲,停车场都停满了,只能停在距离寺庙比较远的地方,步行过去。




赏秋的同时再看看潭柘寺的两个宝贝和白塔。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大铜锅,是和尚们炒菜所用。这里原来是灶房,安放有三口大铜锅(蒸馒头、熬粥、炒菜),现仅存炒菜锅。三口锅中最大的一口锅是熬锅,直径12尺,深6尺有余,壁厚6寸。僧人们刷锅时,都要用梯子下到锅里去刷。这口大锅熬一锅粥要煮一石二斗小米,由七八个和尚烧火,要用数担干柴,用文火熬上十几个小时,可以供全寺的僧人吃一天。在京西地区有一句民间谚语,“潭柜寺的粥锅,加水不加米”。


大铜锅的灶坑有一丈多深,在灶眼的上方,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石匾额,上刻“潭柘寺”三个大字。当年寺内的老方丈害怕寺院遭受火灾,因而刻了这块石匾,镶嵌在灶口的上方,每天被火焚烧,据说这样就可以使寺院免于火灾。同时也是时时刻刻提醒烧火的僧人,小心用火,防止火灾。与此相对,在北京城内地安门桥下,有一块刻有“北京城”三个字的小石碑,整天泡在水里,据说这样可以使北京城免于水灾。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
潭柘寺是谁建的?
西晋愍帝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杨议的资料?
杨议,1962年1月1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相声世家,杨少华的儿子,中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相声演员、杨光相声社创始人。
杨光品牌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和《杨光那些事》系列的导演兼主演。1995年获得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开始自导自演都市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该剧共拍摄九部。2013年2月26日,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全国首映。2016年4月主演《杨光的快乐生活》升级版《杨光那些事》第一季。2017年7月执导电影《长官传奇》获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2017年8月主演《杨光那些事》第二季。2018年,杨议和父亲杨少华创办杨光相声社正式开张。3月26日,其执导的纪录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该片入围第7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潭柘寺属于哪个区?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2018年8月2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对潭柘寺周边多年碰不得、拆不动的违法建设彻底拆除,让潭柘寺逐渐恢复原貌
各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及都城?
夏朝前2029年-前1559年
阳城、阳翟、老丘、斟鄩、西河
河南登封、陈留、偃师、安阳等
禹(姒文命)
商朝
前1559年-前1046年
亳、西毫、奄、殷
河南商丘、偃师、郑州、安阳
汤(子天乙)
周朝
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武王姬发
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前770年-前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秦始皇帝嬴政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彭城
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11月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新朝
公元8年12月1日-公元23年10月6日
长安
陕西西安
建兴帝王莽
玄汉
23年-25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更始帝刘玄
东汉
25年-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光武帝刘秀
三国
220年-280年
魏
220年-26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蜀
221年-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昭烈帝刘备
吴
222年-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西晋
266年-316年
洛阳、长安
河南洛阳、陕西西安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
317年-420年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
304年-439年
平阳等
山西临汾等
石勒、刘渊等
南朝
420年-589年
宋
420年-479年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齐
479年-502年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年-557年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年-589年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386年-581年
北魏
386年-557年
平城、洛阳
山西大同、河南洛阳
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
534年-550年
邺城
河南安阳
魏静帝元善见
北齐
550年-577年
邺城
河南安阳
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
535年-557年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周
557年-581年
长安
陕西西安
周明帝宇文毓
隋朝
581年-618年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唐朝
618年-690年、705年-907年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武周
690年-705年
神都、长安
陕西西安、河南洛阳
圣神皇帝武则天
五代十国
891年-979年
五代
907年-960年
后梁
907年-923年
开封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温
后唐
923年-93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年-947年
开封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年-951年
开封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
951年-960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十国
891年-979年
江宁、广州等
唐烈宗李昪等
宋朝
960年-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年-1279年
应天、临安
江苏南京、浙江杭州
宋高宗赵构
辽朝
907年-1125年
上京
巴林左旗
耶律阿保机
西夏
1038年-1227年
兴庆府
宁夏银川市
李元昊
金朝
1115年-1234年
中都、汴京
山东汶上县
完颜阿骨打
元朝
1271年-1368年
大都
北京
元太祖铁木真
明朝
1368年-1644年
应天府、顺天府
江苏南京、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36年-1911年
奉天府、顺天府
辽宁沈阳、北京
清太祖努尔哈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