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区别(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核算)

发布日期:2025-03-19 浏览次数:0

业务费用与单位期间费用的差异(业务费用与单位期间费用的计算)

  业务费用与单位期间费用之间的差异

  按照现行制度的要求:“业务活动费”和“企业期间费”是每一个机构必须设置的两个会计分录。其中:

“业务活动费”学科用于计算事业单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开展专业业务内容和辅助活动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以实现其职责目标。

“企业期间费用”学科用于计算人员资金、公共资金、资产折旧(摊销)等费用。由事业单位本级行政和后勤单位产生,以及退休资金、工会资金、诉讼费、介绍费等。由企业统一承担。

  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两种费用:

  首先根据活动特点进行划分,但所有事业单位实施的专业业务内容和辅助活动发生的费用都属于业务活动费用,其他活动发生的费用(包括行政工作活动、物流服务活动等相关活动)为企业期间费用。其中,专业业务内容一般是指能够更好地体现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主要业务活动,如文化事业单位的演艺活动、教育事业单位的课堂教学、卫生事业单位的医疗健康活动、农业事业单位的推广应用活动等。专业化活动发生的费用是业务活动的费用,其它活动发生的费用属于企业期间的费用。

  其次,根据企业内部部门的划分,每个部门都是更能体现事业单位主要职能的单位,其他单位是行政工作和物流服务单位。比如各医院各部门主要指涉及门诊、住院及其患者治疗的单位;各级学校各部门主要包括教学部门和直接教学管理单位;行政工作和后勤服务单位包括不直接从事专业业务内容的单位,如党办、政办、人事、会计、审计、纪检、退休、护卫、总务等。专业部门举办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是业务活动费用,其它单位举办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属于企业期间费用。

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区别(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核算)

  再一次按照工作岗位划分,但人事、会计、接收、护卫、档案保管、食堂管理、投资管理等。,属于行政和物流岗位,其他岗位属于专业岗位。专业岗位履职费用为业务活动费用,除专业岗位外的其它岗位履职费用属于企业期间费用,等等。

  一般来说,如果事业单位数量少,建议根据岗位进行划分。如果事业单位规模大,内部机构多,功能明确,按部门划分比较合适安全。

  此外,对于小事业单位,所有在职人员也可以视为专业业务内容和辅助活动人员,产生的各种费用可以计入业务活动费用;而退休人员的所有费用,如工会经费、诉讼费、介绍费等,都可以记入企业期间的费用。

  业务费用和单位期间费用的计算:

  注意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平行记账”,这是计算业务活动费用的关键。

  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当分离、相互衔接”的财务核算方法,以促进行政单位能及时给出财务数据和预算执行信息,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当对所有业务进行成本核算,但在采用成本核算的同时,应当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收支业务进行预算核算。因此,当计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支出业务发生时,一方面通过财务会计记入“业务活动费用”学科,另一方面通过预算会计记入“业务支出”学科。因此,当计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支出业务发生时,一方面通过财务会计记入“业务活动费用”学科,另一方面通过预算会计记入“业务支出”学科。

  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两个方面,根据“平行记账”,既体现了部门的经营状况,又体现了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其中,“纳入部门预算的资金收支业务”包括:一是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获得的财政拨款收入及相关费用业务;二是各种收益业务通过存款、库存现金等货币资金获得;三是存款、库存现金等货币资金发生的相关费用业务。“现金”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包括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补贴资产、财政授权支付的零余额账户支付金额、存款、库存现金等货币资金。

  注意业务内容费用明细帐的设置,这是准确反映财务计划信息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业务活动费用账户应根据项目、服务或业务类别、支付对象等进行详细核算。

  为实现成本计算,可按“福利待遇费用”计算。、商品或服务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贴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摊销)费用、“保证房屋折旧费”、等待成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可直接记入业务内容或用一定方法计算后再记入业务活动费用,期末再根据品种法等对服务内容和产品的总成本和产品成本进行计算。

  注意几种独特的业务帐务处理。

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区别(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的核算)

  按照现行相关政策,应特别关注事业单位以下经济事项的计算:

(一)与应付员工工资有关的核算业务。

  对于本期应付员工工资的计算应分为确定和支付两个步骤:第一,确认本期应付员工工资。实际确认时还应注意区分在职员工的薪酬外部员工的薪酬两个方面:

  1.对于在职员工的工资薪金,确定时只需要财务会计计算:

  借款:商业活动费用-福利待遇费用-标准工资等等

  贷款:应付员工工资

  但是在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工资时,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同时进行核算:

  借入:应付员工工资

  贷款:财政拨款收入∕账户用金额为零余额∕存款等

  其他应缴税款-应缴个人所得税(也可在年底代收代缴)

  预算会计(根据实际支付金额):

  借款:职业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基本支出-福利支出-标准工资等等

  贷款:预算收入财政补贴∕资金结存

  对于支付外部人员的劳务费,确定时只需要财务会计计算:

  借款:商业活动费-商品或服务费-劳务费-

  贷款:其它应付款

  但在实际缴纳劳务费并代扣个人所得税时,需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同时进行核算:

  借款:其它应付款

  贷款:零余额账户贷款额度∕存款等

  其他应缴税款-应缴个人所得税

  预算会计(根据实际支付金额):

  借用:事业费用-财政补贴费用-基本费用(或项目费用)-商品或服务费用-劳务费用

  贷款:预算收入财政补贴∕资金结存

  实践中,对于因解除与员工的劳务关系而给予解雇员工的补偿,可以根据“企业期间费用”科目和“业务费用-基本费用-其他费用-其他费用-解雇员工赔偿”科目进行核算,不纳入业务活动费用账户。

(二)关于差旅费等业务的结算业务

  为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益,有关事业单位的差旅费业务应一律选择公务卡结算,不得再利用资金结算。公务卡结算后:

  偿还未报销的本单位公务卡借款时,只需进行财务会计计算,即按偿还金额计算:

  借款:其他应收款-待结算报销金额-待结算公务卡报销金额

  贷款:零余额账户贷款金额/存款金额

  用卡人报销时,需要同时核算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就是说,根据报告金额:

  借款:商业活动费-商品或服务费-差旅费-差旅费

  贷款:其他应收款-待结算报销金额-待结算公务卡报销金额。

  预算会计(根据实际支付金额):

  借款:职业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基本支出-商品或服务支出-差旅费-差旅费

  贷款:资金结存

  另外要注意两点:一是如果是先报销再还公务卡账款,应通过“其它应付款”学科进行核算;第二,企业发生的会议费用、培训费用等都需要通过公务卡结算等。



一键拨号咨询

010-85803387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