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21 浏览次数:0
定义新的租赁标准(租赁协议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定义新的租赁标准租赁
租赁: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出租人将财产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以获得合同对价。
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以区分合同是租赁还是租赁:
01 有一定的租赁期限
02 拥有已识别的资产
03 财产供应方向客户迁移操纵已识别的资产使用权。
首先没什么好说的,租一个财产总要有一个时限,没有期限的那个叫做“购买”。
接下来,让我们重点谈谈二、三、二项标准。
已经识别的资产是什么?
对于已识别的资产,总共有三个特点:
01 建立特定或隐性指定财产
建立特定:就是直呼其名。比如老师点名要林一墨同学来回答课堂难题。
什麽是隐性特定:即尽管不直呼其名,但结果仍然是肯定的。
例如,老师点名班上姓林的同学下去解答问题,可班上只有一个姓林的同学。
以上两类,我称之为“特定”财产。
02 物理学上可以区分
物理上可以区分,这种说法可以太学术了!
每个人都不妨换个思路,先看看什么叫物理上的无法区分。
如下图所示:
03 供应商没有实际的更换权
假设资产供应商可以在所有使用期间随意更换合同资产。这样,实际上,合同只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类财产,而非唯一识别的一类或几类财产。
本文可视为对第一条内容的补充。
换言之,对方可以随时更换企业租赁的财产,实际上,企业租赁的财产并不属于“特定”财产。
总结:
怎样简单地理解什么是“已识别资产”?
正是我们必须能够清楚地说明,明白他们租的这个财产到底是什么。
实际更换权
接下来,我们再回去谈谈第三个标准。
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同时,说明财产供应商拥有实际的资产更换权:
①、在所有使用过程中,财产供应商都有实际的资产更换能力。
也就是说,公司有水平更换。
②、根据履行更换资产权利,财产供应商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也就是说,更换财产的预期经济收益将超过更换财产的成本,这表明公司有更换的动力。
注:企业难以确定财产供应商是否具有实际更换权,应视为财产供应商没有实际更换资产的权利。
总结:
企业既有水平,又有动力更换,而且有自知之明的才叫有实际更换权。
也就是说,就是对方换资产这一行为,必须有利可图,并且具有商业上的合理化。
客户是否操纵已识别的资产所有权?
操纵这个概念,大家在学习收入标准的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这里的控制也有同样的含义。
也就是说:客户可以应用核心资产,并获得使用财产产生的大部分经济效益。
对于实际的辨别,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01 客户是否有权获得使用财产产生的大部分经济收益?
例如,在所有使用过程中独家使用该财产。
还呼应了上面的第二条,“这个财产代表了所有的生产能力”。
02 客户是否有权使用核心资产?
①、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客户有权识别资产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客户可以决定这个资产的产出时间、产出地址、产出数量以及是否产出。
②、资产使用的目的和方法已经提前确定,客户有权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独立或核心他人以明确的形式经营该财产。
早就确定了财产的使用方法,那么客户所能做的事情就相当有限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获得资产经营权,就算是最大限度地主导了这个资产的应用。
③、在设计过程中,客户已经制定了已识别的资产(或者资产的特殊程度),并且已经提前确定了该财产在所有使用过程中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法。
这种情况下,看起来客户的权限更小,甚至连运营权都没有。
可以实际上,这波客户已经站到了更高的层次。——制定财产。
并且在设计阶段,已经确认了使用方法。那么实际上经营这个资产的运营者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真正的“交易者”依然是客户。
总结:
客户拥有决定资产、经营或设计资产的权利,说明客户可以应用核心资产。
03 考虑防御权益
这份合同可能包含一些约束条款:
比如合同可能要求财产应用的主要任务量,限制客户使用财产的地点或时间,要求客户遵循特殊的操作惯例,或者要求客户在改变财产使用方式时通知财产供应商。
虽然这一权利限制了客户应用财产权益的范围,但它本身不能否认客户拥有应用核心财产的权利。
带来一项服务
制定租赁相关规定的新租赁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区分租赁协议和服务协议。
如果分辨出这个业务不是租赁,那该怎么办?
实际上,不构成租赁的,一般都是作为对方为企业提供服务。
举例来说,公司原本打算“租”一艘船来运输货物,结论船的起点、行驶路线等各种事项企业都无法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资产供应商为企业提供物流运输,而不是租赁业务。
汇总
实际上,大多数租赁或可以很容易地识别。
但是制定标准就是要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概率,所以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周全和严谨。
因此,规则的原文不容易阅读,给人一种“不说人话”的感觉。
写这一系列文章的效果,就是要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句子“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的大白话。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会发现租赁标准和收入标准有点异常。
根据同一套逻辑,规则的实施者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标准,这使得企业标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最后,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