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定义)

发布日期:2025-03-26 浏览次数:0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断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断的概念)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定义)

为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进产权人立即履行请求权。《民法典》要求诉讼时效为3年,法院要求维护民事权利。根据其规定,法律另有规定。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断有什么区别。虽然这两个法律术语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但意思却大不相同。我们来看看两者的主要区别和定义。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由于一定的法律原因,所有已完成的时效期都失效。时效中断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再次计算。《民法典》第195条规定了以下四种情形,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从终断、有关程序结束时重新计算:

(一)产权人向义务人提出执行要求;

(二)义务人允许行使权力;

(三)权利人提出诉讼或申请仲裁;

  与提出诉讼或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它情况(四)。

由于以下五种障碍,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无法履行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拒;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缺乏民事行为,缺乏代理权;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定义)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经理不确定;(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他人操纵;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定义)

(5)其他难题导致权利人无法履行请求权。

自中止时效原因清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满。

自中止时效原因清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满。

综上所述,诉讼时效中断通常是产权人或义务人执行请求权或责任的主观行为,其法律后果是所有已完成的时效期都无效。时效中断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期再次计算。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必须在诉讼时效期的最后6个月内(即诉讼时效期已经过去2.5年)。客观障碍导致权利人无法履行请求权的法律后果。障碍清除之日起6个月,诉讼时效期届满。



一键拨号咨询

010-85803387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