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个人所得税预缴税额怎么算案例(个人所得税预缴税额怎么算)

发布日期:2025-02-13 浏览次数:0

本人所得税预缴税额如何计算(本人所得税预缴税额如何计算)

对于个体经营者、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经营者应在月度或季度结束后15天内办理预缴纳税申报;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最终结算,多退少补。一、确定预缴经营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经营者取得经营所得,每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当在月度或者季度结束后15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表,并提前纳税;在次年3月31日前办理最终结算。换句话说,营业收入是按月预付,或按季预付,由经营者确定。二、确定预缴经营所得计税基础。预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后的资产总额扣除可以弥补的损失。“总收入”是从年度经营月份开始至今日经营及其与经营相关活动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总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动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费用、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收入。“成本”是自年度运营月起至今日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费、损害等费用的总额。“资产总额”是自年度经营月份起至本期的资产总额。“弥补前一年的损失”是税前可以弥补的前一年未能弥补的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取得营业收入的,没有综合收入的,在计算每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扣除6万元的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按照规定确立的扣除(一般称为允许扣除的费用和其他扣除)。在这种情况下,营业收入的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总收入-成本-允许扣除的费用和其他扣除。但是,在申请最终结算时扣除专项扣除。因此,按月(季度)预缴时计算的应纳税额不能扣除专项扣除。营业收入通常以资产总额为基础计算。应提前缴纳个人所得税。年度最终结算时,应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个人所得税应多退少补。以企业支付的投资者自己的“工资”为例,如果企业已适当记录在“税后支出”或“合作伙伴现金提取”科目中,项目不会有税收差异,不需要纳税调整;如果记录在成本中,会计利润相应减少,应在年终结算时进行纳税调整。三、预缴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过去,预缴营业收入的个人收入必须计算为年度收入,然后才能找到税率。当现行政策计算营业收入预付款时,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或季度)预付款=本月(或季度)累计应纳税额×税率-快速扣除-上个月(或季度)的总预缴税额。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与计算应纳税额的月(或季度)总应纳税额相对应的税率。4、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外商投资分回利息、股息和收入,不计入公司收入,而是单独作为投资者获得利息、股息和股息收入,按照“利息、股息和股息收入”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合伙企业名义返还海外投资利息、股息、股息的,应当按照“税前”明确各投资者的利息、股息、股息收入,并按照“利息、股息、股息收入”的应税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例外。

个人所得税预缴税额怎么算案例(个人所得税预缴税额怎么算)

个人所得税预缴税额怎么算案例(个人所得税预缴税额怎么算)



一键拨号咨询

010-85803387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