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2-14 浏览次数:0
如何看待财产等于利益(如何理解财产等于利益)

坚信刚接触会计工作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财产=债务” “所有者权益”的公式非常重要,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也许有些朋友不明白这种公式是如何创建的。这里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想你看完后一定会明白的。
假设小明开了一家玩具生产公司,公司有一个独立的法人地位,也就是说,公司的钱是公司的,小明只是公司的股东,不是因为公司是小明,所以钱都属于小明。公司是法人,小明是自然人,这是两码事。但是新成立的公司什么都没有,是块白版,没钱怎么经营?此刻,小明向公司提供了100万元,这样公司就可以购买机械设备来生产玩具 ,但市场上的机械设备必须是200万元,所以公司只能向银行借100万元,有人可能会问公司怎么借钱,小明不应该借吗?正如我之前所说,公司是法人。除了没有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可以扮演人的角色。当然,事实上,真正借钱的人一定是真人,只是以公司的名义。借钱后,公司逐步购买了200万元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经营。在这里,我们将总结公司的行动:收到股东小明100万元,100万元也称为所有者权益,本质上是股东向公司资源,然后向银行借100万元,导致公司承担100万元债务,最终购买200万元机械设备,200万元机械设备是公司财产(会计称为“固体资本”),如果公司不购买设备,存款,200万元储蓄也是一种财产(会计称为“流动资产”)。可见,无论如何,公司的财产总是等于债务加上所有者权益(200=100 100)。
通过以上例子,你可以仔细考虑,公司的财产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必须有来源,所以它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股东花的东西(这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其他东西),这是所有者的权益;另一个是贷款购买的物品(贷款本身是一种财产,但花钱购买,钱的财产减少,但购买的物品导致资产增加,相当于用财产购买资产,总资产不会改变),贷款是债务。因此,“财产=债务” “所有者权益”这个算式一直都是建立起来的。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