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3-01 浏览次数:0
如何做营业收入会计分录(如何做收入会计分录)
作为会计师,尤其是在公司工作的财务人员。会计分录是每天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会计分录层面的关键知识和信息。
就这样,今天的君主给大家带来了收入会计分录的大归纳!不再害怕进入错账。
收入会计分录
1、一般产品销售
确认时
借: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款: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产品
2、已经传播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产品
传出时
借:发货
贷款:库存产品
发生纳税义务时
借款:应收账款
贷款:应交税款-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确认收入
借款:应收账款
贷款:营业收入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发货
3、现金折扣
赊购
借款:应收账款(总价)
贷款: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产品

收益钱款
借:存款
贷款:应收账款
销售费用
4、销售折扣(销售额已确认)
销售实现时
借款:应收账款
贷款: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产品
产生销售折让
借款:营业收入(折扣金额)
贷款:应收账款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具体收到账款
借:存款
贷款:应收账款
5、销售退回
未确认收入的
发出商品
借:发货
贷款:库存产品
退还
借:库存产品
贷款:发货
收入抵扣收入已经确认很久了
借:营业收入
贷款:应收账款等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抵减成本
借:库存产品
主营业务成本
6、销售产品采用预收款方式
预收货款
借:存款
贷款:预收账款
发出商品
借款:预收账款
贷款: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库存产品
7、委托代销产品的支付手续费方法
受托人传出代销商品
借:委托代销产品
贷款;库存产品
确认收入
借款:应收账款
贷款: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委托代销产品
清算货品
借:存款
贷款:应收账款
受托人收到产品
借:委托代销产品
贷款:代销商品款
对外销售
借:存款
贷款:委托代销产品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收到增值税发票
借款:应纳税-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贷:应付款
计算钱计算分销服务费
借:代销商品款
贷:存款
应付款(税)
其他营业收入(手续费收入)
8、销售材料等库存
获得原材料销售
借:存款
贷款: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项税)
结转已销售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料
二、提供劳务收入
1.计算提供劳务收入的计算
(1)在同-会计年度内逐步进行的劳务
①完成的劳务及确认收入及相关费用
借:应收账款/银行储蓄
贷款:营业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款
②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劳务(产生相关费用)需要一段时间。
借:劳动成本
贷:存款等
确定劳动收入并结转成本
借:应收账款/银行储蓄
贷款:营业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劳动力成本
(2)确定不同会计年度的劳务,按完成百分比法确定
今天确定的收入=劳务总成本*本期终止劳务的完成进度-收入已在前期确认
今天确定的费用=劳务总成本*本期终止劳务的完成进度-费用已在前一年确认
提供劳务可靠估计的会计处理
①传出劳务
借:劳动成本
贷:存款
②确认收入
借款:应收账款等
贷款:营业收入等
③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等
贷款:劳动力成本
2.提供不可靠估计的劳动收入的会计处理
(1)所有已经发生的劳动力成本估计都可以得到补偿。劳动收入可以根据已收取或估计的金额确定,并结转成本
借:劳动成本
贷:存款
借款:应收账款
贷款:营业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劳动力成本
(2)可以补偿已经发生的劳动力成本预估部分
借款:预收账款
贷款:营业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劳动力成本
(3)预计所有能够获得补偿的劳动力成本,应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收入
借:劳动成本
贷款:预收账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款:劳动力成本
三:转让资产使用权的收益
没有后续服务支付一次。
借:存款
贷款:其他业务收入
提供后续服务,确定服务费收入
借:应收账款/银行储蓄
贷款:其他业务收入
记提摊销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款:累计摊销
四、政府补贴收入
(一)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贴
1.接到时
借: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款:递延收入
2.分派时
借:递延收入
贷款:营业外收入

(二)与收入相关的政府补贴
1.用于赔偿后期的费用或损失,接到时
借: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款:递延收入
发生时
借:递延收入
贷款:营业外收入
2.收到时用于赔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
借: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款:营业外收入
以上是收入会计分录的总结。如果您也有兴趣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建议您可以在课堂上报名参加课堂学习,系统地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不断提高您的实践能力,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什么不让自己越来越好呢?为什么不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呢?
Copyright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