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固定资产评估报告怎么入账(固定资产入账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04 浏览次数:0

如何进入固定资产评估报告(固定资产入账分析报告)

固定资产评估报告怎么入账(固定资产入账评估报告)

固定资产评估是固定资产征收和处理的关键依据。固定资产评估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由于人员和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项目单位无法判断分析报告是否可行。在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大部分项目单位立即根据聘请的第三方评估单位出具的分析报告进行分析判断。忽略了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拟整合固定资本征收和处理内部控制审计实践,讨论资产评估活动中评估企业委托主体、委托程序和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突出的问题

(1)早期评价企业的委托主体和程序的不足

1、评价企业的委托程序与有关规定不符

企业的委托程序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固定资产评估报告怎么入账(固定资产入账评估报告)

突出的问题

(1)早期评价企业的委托主体和程序的不足

1、评价企业的委托程序与有关规定不符

评估企业的委托程序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审计中发现,主办方在履行招标或政府采购程序前与评估单位签订了意向合同,不符合招标法和政府采购程序的规定。如果项目企业在评估前对特定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前期工作,则在评估企业评估出示分析报告后,直接与评估企业签订评估合同。

2、评价企业的委托主体不符合规定法规的规定

评估企业选择的主体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中发现,国有企业在处理水面财产时,应当立即聘请评估单位对财产进行评估。但是,根据省有关法律法规,评估部门的选择应当由省国有资源厅聘用,国有企业不得立即聘用。不符合本省有关评估企业委托的法律法规。

(二)固定资产评估报告在评估环节存在的不足

1、评价标准日的选择不科学

固定资产的价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评价标准日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

(二)固定资产评估报告在评估环节存在的不足

1、评价标准日的选择不科学

固定资产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同的评价标准日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评价标准日的选择应以评价结果有效地基于评价目的,避免评价标准日选择不当导致评价值偏移。因此,选择何时作为评价标准日,取决于具体的评价目的。一般来说,评估采用评估标准日的市场状况和价格标准,但资产状况可能不总是评估标准日的状态,这也应由评估目的决定。应检查评估标准日是否符合评估目的和相应的财产状况,以便适当反映与评估目的相应的评估值。

在项目审计中发现,分析报告选择评价标准日不符合评价目的和相应的财产情况,如部分被征收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权益,与评价公司勾结,不按评价标准要求选择评价标准日,由于评价标准日选择不当,导致评价公司发布的分析报告虚假高资产价值。

2、评价依据不当

评价依据是评价工作的标准,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性能参数材料应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评价依据不能是废除的法律法规。

在审计中发现,分析报告的选择和评价是基于不恰当的引入废除的法律法规。例如,在房屋征收项目审计中,发现评估公司出具的分析报告是基于已废除的法律法规,导致征收项目补偿金额超过800万元。

3、评价方法不科学

资产评估是评估财产现行价值的专业活动。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现行市场价格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和结算价格法。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同一项目进行评价,其评价结论差异很大。

在审计中发现,评估中选择的评估方法不能及时调整国有资产的价值,导致资产价值评估较少,进而对资产转让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害。国有企业水面资产处理,按现行市场价法评价,按现行市场价法评价,按2011年《基准地价技术报告》评价、省物价局、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10年某市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批复》文件,水面财产选择区位价评估值为35022万元。评估公司未采用评估方法,评估水面财产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域综合地价的通知》,按照年产值的15倍计算土地补偿和安置补贴。按上述方法估计,水面资产价值3500万元,存在小看行为,该财产评估不足31522万元。

4、分析报告质量存在重大缺陷

评价公司出具的分析报告应保证评价质量,防止重要缺陷,特别是分析报告中的担保应真实存在,材料收集应准确详细,数据处理和操作应适当,评价单位应按相应流程做好工作,评价工作效率应符合评价规定。

审计中发现分析报告质量存在重大缺陷,分析报告存在担保编制,材料收集错误详细;数据处理和操作错误;评估项目反复评估;评估根据不足情况进行。内部审计人员一般以项目预算、会计人员为主,需要从项目预算、财务相关专业角度评价分析报告标的物的真实性、材料收集的准确性、数据处理和操作的准确性、评价项目评价的重复性、评价依据的无偏差等,判断评价值是否可行。

(1)固资担保物编造,材料收集有误详细

从项目预算的角度来看:分析报告中是否有供应合同,如在加油站项目审计中,根据收集数据发现无供油设备采购合同,内部审计人员根据现场调查和使用卫星图片数据分析,发现加油站设备担保是编造的,然后虚假报告评估值。

从财务角度看:固资担保应检查是否有设备采购发票和付款凭证,检查担保是否编制,材料收集是否正确详细。

(2)数据处理和操作错误

从项目预算的角度来看:一是通过与成本信息价格的比较和市场询价的整合来确定报告中项目价格的评价是否可行。例如,在加油站项目审计中,发现加油设备价格比同期价格高出几倍,导致评价价格虚高;二是总数是否正确。例如,在项目审计中,发现测绘公司出具的测绘数据直接引用于分析报告,测绘数据与现场测量和实地调查不一致,为虚假报告数据:分析报告中护坡容积5556.138立方米,经现场勘察测量,具体护坡容积不超过415立方米。

从财务角度看:房屋、工业设备等固体资金拆迁期的选择和计算是否正确。如果在审计中发现分析报告中机械设备的拆迁期是错误的,经核实,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为15年,已使用12年,分析报告中的所有价格都是95年新定价的,导致虚高价值。

(3)有反复评价

评价项目在分析报告中的反复评价导致评价费用的反复计算和虚高评价值,需要注意各种评价之间的联系。

(3)有反复评价

分析报告中评价项目的反复评价导致评价成本反复计算,评价价值虚高,需要注意各种评价之间的联系。在审计中发现,一个项目的土方回填成本已经包含在建筑评价值中,评价公司出具的土地补偿分析报告反复计算土方回填成本,土方回填成本属于反复评价。

(4)评价依据不全面在评估中,评估应以充分为基础。在审计中,发现评估人员根据经验主观获得资产重置价格,根据不足情况长期存在明确的固定资产价值评估。例如,在项目房地产评估报告中,评估人员给出的房屋重置价格未按照《地方物价局房地产管理局关于做好房屋重置价格标准的通知》要求明确,但评估人员主观确认了房屋重置价格,分析报告明确的房屋重置价格与文件规定的房屋重置价格规范有较大差异,导致房屋虚高评估价值500多万元。处理的对策1、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督,对企业的委托程序和委托主体进行标准评价。在项目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要求有关项目单位对企业的委托步骤进行评价,并根据法律法规区分委托步骤是否符合我国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别是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项目特点、事实和法律法规,做出准确有效的区分。2、在项目审计中,对于资产评估报告中评估标准日的选择,应重点检查评估标准日是否符合相关评估标准的规定,是否符合项目的具体要求,并将评估标准日的选择纳入审计重点,避免因评估标准日选择不当而导致担保评估价值紊乱。3、鉴于评价过程中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性能参数材料是否适度,评价不能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采用废除或过期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审计前,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项目情况,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性能参数材料,目录比较各法律法规和性能参数的适用主体、应用领域、有效期等,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判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和性能参数材料是否适度。4、对于分析报告中评价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应重点审查评价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评价标准的规定,评价方法和性能参数的选择是否可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对评价价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因此,在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中,应根据当地情况和事情采取措施,不能机械地按照某种方法和某种顺序进行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保证评价的目的。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解决了分析报告是否采用了适当的方法与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特点相匹配。根据经验,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同一担保进行评价,并对不同的评价值进行比较。如果相距值在合理范围内,则表明评价方法可用,评价值有效;如果相距值很大,不在合理范围内,则应论证评价方法是否可用于评价项目的特点和目的,然后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编制适度的模板和框架选择,而不是评价企业自由选择。主办方在与评价单位签订评价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评价方法的选择,避免评价方法使用不当造成评价值差异较大的现象。5、分析报告质量存在重大缺陷,存在担保编造、材料收集、数据处理和操作、反复评价、评价依据不全面等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评价企业是否按照相应流程做好工作,评价工作效率是否正确,需要从整体评价合理化,检查重要评价工作草案,注意评价依据是否充分,内审人员应对担保材料收集的准确性和数据真实性进行监督核查。同时,从审计的专业角度,如工程预算、财务等方面检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析报告中提供和引用的数据应重点审批,检查是否存在虚假报告数据,是否与事实一致,必要时进行现场测量和现场勘察,以卫星地图数据分析的形式检查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是否与实际数据一致。分析报告中的反复评价问题应梳理各种评价之间的联系,如土地评价与建筑评价相关费用的联系,可以恢复工业设备与不能恢复应用机械设备定义的对接,确保各种评价项目的费用不重复计算。因此,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特点,从成本、会计等角度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和评估,同时整合现场测量和现场勘察及其卫星地图、政府服务平台及相关数据库信息进行核查。总之,通过结合固定资产征收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在审计视野下对固定资产评估报告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应深入分析和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特点,收集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性能参数规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经验和专业优势,互相学习,从项目评估、项目预算、会计、法律等角度进行审批和挖掘,利用数据收集、现场测量、现场勘察、卫星地图、政府服务平台及相关数据库信息等手段发现问题,发现线索、证据调查,得到适当的观点。并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完善相关制度。并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一键拨号咨询

010-85803387

Copyright © 2024